黨徽閃耀在科研一線--我的成長之路
農藥中心 陳郭芹
時光荏苒,歲月如梭。仿佛我昨天才從大學的校門踏入社會,而現在已是我來到海利公司工作的第八個年頭。這八年,我見證了海利在黨的領導下蓬勃發展,也親歷了個人在黨組織培養下的蛻變成長。
作為公司重點培養的青年黨員,我始終牢記"科技報國"的初心使命。在參與吡唑嘧菌酯、高品丁硫克百威、精草銨膦等重點項目研發過程中,我深切體會到黨員應有的責任擔當,更讓我明白了什么是"關鍵時刻站得出來"。
在這些年里,我有了很多“第一次”。作為工藝人員第一次在研究院實驗室展開小試研究工作,去常德公司參加吡唑嘧菌酯合成中試項目。作為分析人員第一次參與丁硫的小試分析工作,參與常德和貴溪公司高品丁硫的試生產工作,參與常德光氣項目的分析工作等等,這一次次新經歷激勵著我不斷學習,不斷完善和提升自己,為公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記憶中最深刻的是在常德公司參與吡唑嘧菌酯中試的那個盛夏。第一次走進車間,錯綜復雜的反應釜和管道讓我這個新人目不暇接。近40度的高溫下,簡陋的車間像個蒸籠,但團隊的每一位同事都堅守崗位,毫無怨言,大家團結一心,將設備反復修改,力求將安全性和密封性做到最好,盡可能降低試驗的風險。從工藝轉向分析崗位,我深知"數據就是工藝的眼睛"。面對FMC公司對丁硫原藥近乎苛刻的雜質指標要求,我白天泡在實驗室反復測試數據,晚上查閱專業資料,分析了上千組數據。我深刻體會到:準確的數據背后,是科研工作者對質量的執著追求。經過大家的努力,終于生產出合格和穩定的高品丁硫克百威產品。這種經歷過多次失敗后獲得成功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溢于言表。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,在分析這條路上,我將繼續以精益求精的態度,為公司產品質量保駕護航。
今年是我在常德做小試項目的第三年,是充滿挑戰的1000多個日夜。盡管不是在下廠,就是在下廠的路上,只要工作需要、只要有新的技術能學習,只要能將自己負責的項目分析工作從小試到中試再到生產,內心獲得的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,我還是欣然前往。在常德下廠的日子,既枯燥乏味又充滿挑戰,充滿了“酸”、“甜”、“苦”、“辣”。“酸”,經常下廠的日子,陪伴家人和朋友的時間少了,相對在長沙實驗室,工廠里的條件和環境是很簡陋的,工廠里氣味重、噪音大、實驗設備也不太齊全等。“苦”,下廠實驗的強度更大,要充分利用在廠里的每一天,加班加點做實驗是常態。“辣”,不管酷暑還是寒冬,每天往返于宿舍和工廠兩點一線,個人精神狀態比較緊繃。但是做實驗的日子還是收獲了許多“甜”,是通過不懈努力實驗終于獲得成功后的欣喜感;是充實自己超越自己的滿足感;是看著自己的項目不斷推進到落地的成就感;是團隊齊心協力、迎難而上、勇攀高峰的使命感。作為黨員,我始終牢記:越是艱苦的環境,越要沖鋒在前。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,科研工作者的幸福,就藏在那一次次失敗后的突破中,在團隊協作的默契里,在項目落地的喜悅間。這,就是我們的使命與榮光。
公司的蓬勃發展,離不開每一名員工的傾心付出。“不積跬步,無以致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”海利恰似一條奔騰不息的大河,而每一位員工則是匯聚成河的涓涓支流。只有員工快速成長,拼搏奮進,海利這條大河才會波瀾壯闊,奔涌向前,創造出無限可能。在以后的道路上我將保持積極的心態,秉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,繼續書寫我在海利的奮斗故事。我衷心期待與企業并肩同行,共同成長,堅信海利定能緊跟時代步伐,憑借全體海利人的智慧與汗水,鑄就更為輝煌的明天。